快速通道

关注协会

环保资讯

科技创新助力合肥市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

为贯彻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和《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合肥市通过制度保障、信息化监控、执法监督等方式,织密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网络。 健全保障制度,规范管理要求。制定施行《合肥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的通告》及《合肥市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扩大我市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对达标排放依法严格要求,为超标排放机械执法处罚提供依据,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监管实现制度化、常态化、法制化。 科技创新赋能,加强科学监管。选择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内1529台老旧和高排放机械安装电子标签。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监管平台,通过电子围栏、氮氧化物等传感器远程监测,实现远程排放监控的管理目标。通过定位、电话督促、现场检查、监督性检测等方式,压缩老旧和高排放机械使用空间,引导进行尾气治理或者新能源替代。 市县两级联动,提升编码登记。市生态环境局和区县分局上下协同,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市局精心部署,分局全力配合,通过开展专项培训、入户宣传、执法监管等方式,动员非道路移动机械企业和车主积极主动申请编码登记。 严格执法监督,处罚整改闭环。持续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测,通过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全市的厂区、工地、物流园区、码头等机械常用地点开展监督性检测,对超标非道路移动机械所有人或使用者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在限定日期内维修治理整改后复测,复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下一步,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将综合运用管理政策、技术措施和执法手段,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治理,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切实保障市民身体健康,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发挥更大作用。

黄山市生态环境局“三坚持”谋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黄山市生态环境局早谋划、早部署2024年大气与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天蓝水清。        坚持“三水统筹”,强化流域单元系统治理。加强水质达标工作调度,健全水质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排查治理等机制。滚动实施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提升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八大专项行动,细化配套政策和推进措施。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推动乡镇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提升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质量和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加快推进新安江干流及重要支流791个入河排污口、长江一二级支流1169个疑似排口、阊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复制推广新安江(黄山段)美丽河湖经验和做法,有序推进全市流域美丽河湖建设。        坚持“五控齐抓”,推动废气协同管控。深入实施臭氧和细颗粒物“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谋划监管能力系统整合提升项目,持续开展涉VOCs企业排查整治。进一步加大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摸排监测执法力度,继续推进国三以下柴油货车提前淘汰。加快推进农村菊花加工热源替代,强化秸秆禁烧管控,加强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继续抓好餐饮油烟、恶臭异味、噪声扰民、道路扬尘等群众“家门口”问题专项整治。        坚持“双碳驱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统筹推进低碳城市创建,开展2022年度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探索碳汇核算,为下一步碳汇交易打好基础。

合肥市召开大气污染防治专题培训会

为进一步提升科学治污、精准治气水平,9月5日,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在科学岛组织召开了“合肥市大气污染特征和演变规律”培训会。培训会由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虎主持,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重点局等多家大气治理相关单位人员,以及各县(市)区、开发区生态环境分局人员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会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牵头,邀请了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三位老师,分别就合肥空气质量改善路线图、合肥市柴油车/非道路机械污染物管控、重污染期间的PM2.5应急管控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介绍。在分析合肥市空气质量形势与空气污染成因及存在问题、我国柴油车污染控制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重污染天气管控思路及减排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合肥实际提出了针对性治理建议。会后,参会人员集体参观了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本次培训会中,参会人员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发言,既解答了当下大气治理遇到的困惑,又为今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进一步提高了业务能力、培养了科学思维,为合肥市打赢蓝天保卫战注入了新的动能。

共 53 条
  • 1
  • 2
  • 3
  • 4
  • 5
  • 6
前往